別讓流浪博士,不如 STEM 高工生


STEM (Science科學, Technology 科技, Engineering工程, and Math 數學) 的畢業生,找工作容易,薪水足以養活自己或一家人。當 STEM人才需求若渴,台灣地區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即高工) STEM主攻的畢業生,也可一出校門就是炙手可熱的職場寵將,多麼風光呀!  有一技之長,全身就是貼金的菩薩,普渡眾生,眾人景仰。

沒有紮實的一技之長,僅靠著高學歷累積的履歷,那有何用?  前些日子,台灣某媒體報導,節錄了流浪博士的悲與哀。

一群擁有最高學位的流浪博士,每天奔波往來不同學校教書,只能悲哀地掙得溫飽。例如,某流浪博士,於五所大專院校教書,每個月卻僅能賺個新台幣三萬 一千元的微薄薪水。有這麼卑微薪水流浪博士,怎敢報著結婚生子、成家立業的人生夢想?  

 

今天,於台灣的聯合報捎來一則稍振奮人心的消息:台灣政府積極協助流浪博士的生計問題,並加強博士們與產業界合作,產博計畫正熱烈進行中。

(我怎麼覺得台灣的
產博計畫,也是雷聲大、雨滴小,它將造就另一個 "說得多、做得少"的完美失敗計畫? 算了!不要再數落台灣政府的無為無能。幾萬人的流浪博士,流竄台灣各角落,台灣政府能用 
產博計畫 將死馬當活馬醫,至少它有心要做事,不管有沒有效率,做了再說!)

以下為此聯合報產博計畫的追蹤報導:

2016-08-16 07:45 聯合報 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雖然教育部持續砍各校博士班名額,但強調跟業者緊密合作的產學合作培育研發菁英計畫(產博)名額卻增加。民國103年首度開辦只核定104個名額,今年預計會達200人,目前正在作業中。
為解決「流浪博士」問題,教育部計畫8年投入3.6億元,每年補助150位博士投入產業界。也就是產學合作培育研發菁英計畫,簡稱「產博」。博士生需要到企業研發及寫論文,教育部一年補助20萬元,企業和學校一年至少要補10萬元,其中7成要來自企業。
但第一年產業興趣缺缺,開出的系不多,要招104人,最後卻只招到69人,僅達7成。
教育部後來不斷到學校宣傳,有些企業也加碼,教育部高教司表示,包括半導體聯盟都也都加碼,因此去年核定招生99人,今年可能會核定20多校共200多人,目前仍在作業中,將盡速公布。
高教司表示,目前招生領域以生物醫療、電機資訊及理工較多,生醫方面還包括醫材等。電機資訊方面,淡江大學去年招生的機器人博士學位學程,今年會續招。交大則和研華合作,首次開辦物聯網產博。
之前產博招生不好,教育界認為不少學校開出的系所不具吸引力,此外,獎學金太少,博士生無法專心學業,因此興趣缺缺。高教司官員透露,到學校訪視發現,目前就讀的產博學生1個月能領到4萬元的比率很高,有的更可達5、6萬元。除了來自教育部,企業和學校也都投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