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父母問:留級有必要嗎?


美國小孩上學去,沒有什麼功課或成績的壓力。   早上 8點前可以不匆不忙的抵校,下午約 2點半輕鬆悠哉放學。 除了一貫有始有終的悠閒,從早上到校至下午放學,還有晨間 10 點 左右約 5分鐘的 sanck time(吃點心時間),點心吃完後上個長課,11點 45分開始享用中餐 。   

這 "德政"會不會是導致許多美國孩子, 擁有天真無邪心態的10 歲實際年齡,卻辛苦揹著40 歲中年人的軀體,過胖 (obesity) 問題?       這早是美國教育部與學者重視的,連尊貴的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 (Michelle Obama) 與 知名好萊塢明星碧昂絲 (Beyonce)都積極到小學,宣揚推行運動減肥。  

曾聽聞某教育博士說:美國中小學每日的教育時間中, 75%是與 social (社交的)有關 , 25% 才是 academic (學業的)。   

隨著美國小學、中學學生於全球基本學識測驗差強人意的表現,美國教育部與各州教育單位,早已備戰著手制定改善教育方針,為了定期的老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各項評等,猶如亞洲國家的課後  "教學補習班" 與 目前正夯的  "網路家教班" (online tutoring)  , 於美國竄起成為商機,大撈 "教育希望"   與 "教育絕望" 因應而生的兩種財。

當學習成績,以分數來評比時,定會產生名次問題。 而表現未達教育當局所制定的標準時,引起教育失敗的矛頭也定會指向某些代罪羔羊。        學生留級 (be retained 或 held back a grade) 與 教師走人,是美國教改後常見的現象。       以前只在東方聽過的留級,現在在美國似乎蔚成慣例。 如 Education News 上個月底所發表的 

Holding Them Back: Is Repeating a Grade Ever the Right Thing?  (留級: 重讀真是對的事嗎?)

In recent years, it seems as though more and more young students are being retained, or held back a grade, in their school.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美國學生被留級。

學習能力不如他人的美國小孩,到底該讓他們捲土重來,留級一年以便溫故知新,紮實知識根基, 還是該鼓勵他們勇於接受挑戰,隨著其他學習成果較好的孩子,一同進入更高層次的年級。這是一個讓為師與為人父母者頭疼的問題,選擇二者其中之一,都有可能造成孩童心理更大的學習障礙。

"留級" 英文為 school retention 。   在東方的國家多半由校方決定某學生的晉級還是留級。在美國,留級是校方需與學生的家長經過多次審慎的會議後,做成的重大決定。因為這個決定,對學生而言,可能會有正面效果與負面影響。

正面的效果是,學生於留級後,將基礎知識打穩,然後平步青雲順利的接上更高層次的學習。負面的影響則是許多被留級的孩子,因為離開了原來的同學群,頓失以往同玩樂的朋友,導致心理障礙並損傷自尊心,最後變成了輟學生。而且,許多研究發現,留級的負面影響遠超過正面效果。所以,留級通常僅用於低年級的小學生,尤其是於小學四級之前。

學習能力不佳的小孩,就該被留級嗎?   我很想聽聽曾經有此經驗的孩子或其父母,與我們分享他們的感受與經驗。

(Author: Tanya Gray, Co-founder of Access Education, LLC)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