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atter where you go, there you are." 給孩子最陽光的DNA

貼心懂事的女兒, 是我的榮耀

當逆境如短暫的惡夢, 打亂了幸福人生規劃, 這時西方人最愛的座右銘之一就是:  "No matter where you go, there you are."   意思是: 無論身置於何處 (或處境), 您就是要忠於最原始的自己.

孔子也曾教誨弟子, 貧窮要能樂道富貴仍能好禮, 無論面對逆境或順境, 都要忠於自己最初最善的本性, 回歸到中間, 毫不偏頗.    儒者處世所秉持中庸之道的 "不偏不倚" 英文翻譯, 恰巧就是西方國家於十四世紀流傳至今的 "No matter where you go, there you are."

三個星期前, 兩個孩子被退學的震撼彈, 將我震離了原本安逸生活的軌道, 拋我到一個不見生命曙光的黑洞.      我臣服於突來的憂鬱症, 周遭的事物怎麼看怎麼想都是灰濛濛的一片, 徒具形骸食不知味, 宛若形屍走肉.    分分秒秒想脫離人生苦海的靈魂, 對抗著時時刻刻愛知覺感受的軀體, "能死" 似乎是上帝留給萬物最美好的一件禮物.  

好幾個日子, 使用抗憂鬱藥做為短暫的解脫痛苦, 我的生活常態竟成昏睡無力的每一天: 從晚上九點入睡, 到隔天下午一點左右起床.      如此頹廢無能的我, 怎麼能去探望為病魔所苦的母親拓展工作上的業務教導我輟學的孩子善盡人妻的本分?      連打點家人最簡單的三餐, 我都無法親力親為.    

"You can't go on like this!  Snap out of it."    某個聲音對著鏡子中, 一頭亂髮一臉素顏的我這樣說.    我想, 那聲音該是來自原來的我.     (Snap out of it 意思是走出某個不好的狀態, 迴歸較好的境界)

拒絕持續使用抗憂鬱藥, 拒絕仍然活在昏沉的日子, 漸漸地我又回到了那個原始最初的自己: 熱愛生命, 相信人性.   走回中間, 找回平逸, 轉回自己. 

做為兩個孩子的母親, 我能留給孩子最大的財富, 就是將陽光個性的基因, 遺傳給孩子們, 願他們在情緒低潮時, 用更寬廣的視野, 去看人生蒼海.      有健康的心態, 看見生命的陽光, 吸收生命的維生素D, 才能有健全的人生.

P.S. 上星期, 我和女兒在台中市教育局官員的陪同下, 到兒女被羞辱地強制退學的美國學校, 拿回了近五十萬元新台幣的全額學雜費.     當時, 教育局的官員想安慰女兒說, "不要對目前輟學狀態難過", 沒想到懂事貼心的女兒回答他 "人生就是有起伏才好玩, 太平順了反而會很無聊."   官員很訝異接著對女兒說: "您的心態很健康."
這星期, 那位台中教育局的官員又打電話給我, 祝福我們未來在美國的日子一切順利, 且不忘稱讚說 "您有個思想成熟的女兒."   

(Author: Tanya Gray, Co-founder of Access Education, LLC)

   

談商業周刊對國際學校的報導(完結篇)

台灣現場 

對教育體制失望    開啟高價私人教改時代

過去, 台灣每一個孩子幾乎都跟著教育制度走, 最高目標是 來來來, 來台大; 去去去, 去美國.”    然而, 現在自建體制, 不循過去軌道的家長越來越多.  

有經濟能力的家長開始兵分三路: 第一條路是送出國念私立寄宿學校; 第二條路是留在臺灣上美國歐洲等國際學校, 花費最高 (可能需要辦移民, 幫孩子女得外國籍, 才能近國際學校) ; 第三條路, 則是進入康橋雙語學校或葳閣復興私立中小學, 再不然花錢買房子, 取公立新生雙語小學的學籍. 

"殊途同歸的是, 都在加強英文, 最慢到了高二階段, 就送到國外念大學." 一位打算將孩子送進國際學校的家長甚至說, 等大學畢業再出國念研究所, "那是下下策!"

家長心中的壓力, 其實來自全世界.   "這是面對世界的問題."        為孩子創辦新竹美國學校的朱家明指出, 家長關心的是十年、二十年後, 孩子需要什麼能力, 才能在這世界生存?   "教改讓人失望, 我們只能自掃門前雪, 尋求脫離."

(有關商業周刊對台灣國際學校報導的節錄至此為止)

這篇報導中, 也刊載韓國大陸美國其他三個國家的教育現場, 討論經濟能力雄厚的的父母親, 為子女教育投資的競賽.    

內文指出, 韓國為因應全球化浪潮, 出國留學已不再是有錢人或大學生的專利, 從中產階級到小學生, 出國留學已是全民運動.

大陸這個經濟快速起飛的國家, 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投資也不落人後.    如中國大學招收的外國學生分數較低, 有不少的父母花上二十萬人民幣 (約八十萬新台幣)買一本從來未入境的外國護照, 換得孩子少費力就得到低入學分數的優勢.

大陸2001 至 2005 年約有六十萬人出國留學, 而其中超過九成的人是自費留學的.     根據大陸人民日報調查, 超過一半以上的大陸留學生, 年齡是十八歲以下的小留學生.      大陸媒體甚至傳神地報導: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親們, 砸重金讓小孩進入重點學校, 就像孩子的書包裝著一套房子.    

更令人無法想像的是, 以教導外語 與 GRE, SAT 等留學測驗而起家的補習業者, 如北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 可成為美國上市公司.      這是什麼樣的教育環境, 可將一個補習公司, 推上美國的華爾街?


那麼, 美國的教育現場又如何呢?   別以為美國的父母是放任不管孩子學習的, 其實經濟能力好的美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支出, 毫不手軟.       目前, 一個高中畢業生想進入常春藤學校, 光是顧問諮詢指導費就高達新台幣一百萬元.        輔導升大學的教育諮詢顧問中心, 如雨後春筍地於美國各地竄起.      他們以打造 CEO (執行長或最高決策者)的手法, 打造常春藤學校的候選人.  
     
華爾街日報指出, 美國許多有錢的父母親也開始省吃儉用, 捨棄了最愛的咖啡與健身俱樂部,  為了他們的 One Million Kids (花費上百萬美元的小孩)的教育, 做長遠的打算.   (註:美元百萬約新台幣三千萬)


然而, 在這場火熱的教育軍備競賽中, 果真父母投注孩子的教育錢越多, 孩子的前途就越亮嗎?    The answer is NO.  

看看世界許多知名的創業富豪, 大半是不在乎文憑的輟學者.    所以, 窮小孩別氣餒, 記得: 在校學習掙來的文憑優勢是僅有一時的,  它並不代表著社會能力與成功競爭力.    人生可否達到榮耀的終點,  在於不斷的觀摩學習練與修正.       畢竟,  "Success doesn't come to you.   You go to it."


 

(Author: Tanya Gray, Co-founder of Access Education, LLC)

談商業周刊對國際學校的報導(part 2)


第二熱門的是屬於太古集團的歐洲學校. 這個他們也一樣排不上隊伍, 梁小姐只能騎驢找馬: 兒子小學四年級的時候, 先去考菲律賓教會辦的道明外僑學校, 希望以後能 “轉進” 更好的國際學校.

誰知在道明做完測驗, 學校竟然跟他們說: “你孩子的英文只有一年級程度.” 兒子連道明都沒考上, 只好先去南港的慈恩美國學校, “真的很像補習班, 連操場都沒有, 設備也很陳舊.” 雖然覺得委屈, 但也沒辦法, 幸好三個學期後, 兒子終於爭氣地考上歐洲學校. 她跟兒子說: “媽媽英文不行, 你要自己當家長, 自己盯自己."

她算了一下, 每個孩子一年除了兩萬美元的學費, 還有ESL (英語加強課)學費五千美元, 一年保守估計也要新台幣七十幾萬元. 兒子光到高中畢業, 就共需要五六百萬元.

這個數字高嗎? 看你跟誰比較. 若是跟全世界的白領菁英家庭投資在子女身上的教育費用相比, 這可能低於平均. 根據經濟學人的一篇調查專題, 早在2005年, 全球白領家庭栽培子女的教育費用, 就已經超過一人三十萬美元 (約新台幣一千萬元). 這是一場全球白領家庭的 “千萬小孩” 軍備競賽. 走訪幾個現場, 我們看到了全球父母為了這場軍備競賽, 競相投入的激烈狀況.

待續.....

(Author: Tanya Gray, Co-founder of Access Education, LLC)

談商業周刊對國際學校的報導(part 1)

十天前, 因為我兩個有雙重國籍(台灣與美國)的寶貝孩子, 被台灣台中地區的某外僑學校強制退學, 所以, 我開始去研究台灣與亞洲地區的外僑學校或者國際學校的招生狀況.     原本是要幫兩個孩子尋找其他國際學校, 但意外地尋獲可能連亞洲各國政府也不知道的教育黑暗面. 

商業周刊於1030期 "教育投資: 4 個聰明策略" 的報導中, 作者陳雅玲指出, "全球教育軍備賽已經啟動, 孩子的教育已經不能不投資, 但是如何才能得到最大效益?   關鍵在於: 花得對, 比花得多更重要."  

現在, 我要將該篇報導, 有關外僑學校 (台灣教育部對國際學校的稱法)的部份, 毫無保留地呈現.  且讓我們共同 dig up some dirt on some 國際學校. (dig up 挖掘, dirt 污土或者髒東西, 整個動詞片語的意思是 "發現某些國際學校不為人知的黑暗面")

台北的梁小姐與先生以及一兒一女, 了中華民國護照之外, 還持有台灣邦交小國布吉那法索的護照.    不是他們打算移民非洲, 只因:他要先讓小孩子成為外國人”, 才能讓孩子讀台灣的國際學校.

她找了許多門路, “還有賣假護照的, 但我們不趕去買.”   後來他們花了三萬多美元, 請移民公司為全家四人拿到布吉那法索的護照.     但有了外國籍, 還有一段奮鬥路.     “台北美國學校很難進, 以父母有美國護照的優先, 子女有美國護照的次之.”  她說, 其實台灣的外僑已經不多了, 但擁有美國護照或外國護照的台灣人, 卻排著隊等名額.     “美國學校連排隊都要錢, 排一年要新台幣一萬元, 第二年繼續排, 還要交五千元.”

(待續.....)



(Author: Tanya Gray, Co-founder of Access Education, LLC)

別讓憂鬱贏了, 生命輸了

姊弟倆攝於溫哥華的家 (2009)

一向認為, 我是個心智與心志並強的母親,     原來我錯了, 我並沒有自己想像中的剛強!

五天不到, 我已經暴瘦兩公斤(因須控制體重, 我每天量體重兩次, 一次是早晨起床, 一次是睡前).     上星期若發生這種不可思議的事, 我會喜形於色告諸世人, 但是此刻卻沒有這種好心情.     我反而提醒自己要小心, 健康紅燈已亮起!

本星期二 (十一月一日) 我的兩個可愛無辜的孩子被踢出校區, 在此強烈巨大的震驚下, 我的腎上腺素本能地保衛著我飽受折磨的心靈.   

十一月一日下午召開完記者會後, 腦袋竟成空白一片, 整個人虛脫得感覺不到一絲生命的活力, "我還活著嗎?", 我懷疑地這樣問了自己.   

至此, 他人口中的 "女強人", 也只是一個抗拒委屈的媽媽.   我終究體悟了渺小卑微的無力.  

從十一月一日早上吃完半碗玉米脆片早餐後, 到十一月二日的睡前, 心苦的感覺飽飽實實, 攻城掠地佔據整個胃部, 已超過四十個小時了, 我卻一點都不餓也未進食, 訝異地問自己, "我怎麼啦?   我變得不像從小愛吃嘴饞的自己."

凝視全身鏡中像個活殭屍的自己, 我的喜悅惆悵 、恐懼心痛悸動都銷匿無蹤,  可讓我感覺 "活著" 的情緒, 都到哪裡去了?

我的先生認為, 在遭逢巨大的打擊下, 我思考行為異於往日, 諸如無常地就哭了起來, 無法面對工作, 這根本不像工作狂的我.    於是, 在先生關心的驅使下, 我有史以來第一次掛了精神科病號, 也開始使用藥物來改變憂鬱情緒.  

從孩子被踢出校區事發的十一月一日到今天, 不過短短五天, 我已去掛過精神科兩次了, 好讓我悲苦的情緒得以宣洩與控制.    

頑劣地抵抗憂鬱爬到頭上稱王, 我強烈的意志力告訴自己, 黑白人生悲情的苦惱, 隨著歲月終將雲散, 沒有任何艱苦煎熬是無法度過的.      千萬別讓憂鬱贏了, 生命輸了.     

烏鴉反哺, 羔羊跪乳, 動物都知孝行, 更何況是人呢?      為了我近八十歲的父親, 與死神纏鬥的媽媽, 我要拒絕憂鬱上身, 尊重自己的生命, 秉持這種態度, 才是給生我養我的父母, 最大的恩報. 

 

何必唸美國高中? 準備 GED, 也行.

弟弟離不開姊姊
"山不轉路轉, 路不轉人轉" , 許多點子或者創造都是在瞬間的轉念而生的.    

由於我的兩個孩子被學校踢出校區 (got kicked out of school),  我才想到了許多非正規體制的教育, 真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幾天以來的憂鬱情緒頓時一掃而空.

一些科技界知名的 College Dropout Billionaires (大學中輟的億萬富翁), 如 Apple 電腦的 Steve Jobs賈柏斯,  微軟科技的比爾蓋茲, Oracle 甲骨文軟體科技的 Lawrence Ellison,  與 Facebook 臉書創辦人查克伯格, 都沒有完成正規體制的教育.   

雖然他們在有限的校園學習中輟, 但出了校園後的學習卻從不間斷, 而且是隨時隨地的, 尤其是在瞬息萬變的科技界闖蕩, 更要有跳出傳統框架的思考與學習. 

許多關心我們的人問我, 被退學的兩個寶貝孩子, 下一步怎麼走呢?     孩子他們選擇了在家自學 ;home schooling.

唸一年級的兒子, 昨天做了數學, 美國社會學, 英語單字與網路電腦學習.   愛念書的他, 學習並不只在學校, 他自己會主動地想吸收新知.   雖沒有學校同儕相伴, 但他昨天的學習進度, 反而超過了以前在學校單日的進度.  

女兒決定要準備高中同等學歷考試 General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簡稱GED), 而且喜愛音樂作曲的她, 將與美國好萊塢 (Hollywood) 音樂家, 透過視訊學習作曲.     

 當美國人成為一個 college dropout (大學中輟生)時 , 就創業去; 成為一個 high school dropout (高中中輟生) 就考 GED 去.       

我先生 Tim 於唸完美國八年級 (相當於國二), 就跳級考 GED.    我加拿大籍的乾兒子 Lance (紅髮藍眼的帥哥) 也是考 GED後, 進入大學.    現在, 我被退學的女兒與正就讀美國高中一年級的乾女兒, 也都朝向考 GED 一途前進.

拋開傳統的束縛, 才能走出自由與創新的路.   孩子在被退學的危機震撼中, 卻看清楚了什麼才是自己最想要的.     真是 Something Lost.   Something Gained.  (有失必有得), 而我自己也上了寶貴的人生一課. 

(更新: 美國時間2012年1月19日, 女兒 GED成績已揭曉, 她高分過關, 所以可開始就讀 2012年春季的大學課程了.)


孩子, 對不起!

姊姊和弟弟於美國的家 (2011年)

我並不知道, 幾個月前的一個決定, 居然讓你們受苦了.

孩子, 對不起, 媽媽千萬個心疼你們的遭遇.    請原諒我. 

我不該帶你們回台灣, 所以你們失去了快樂成長的美國天堂.

我不該選擇宿命中錯誤的學校, 所以你們被無情地踢出校門, 剝奪了您們的受教權. 

媽媽一切作為都是為了愛家人.    愛成長學習中的你們姊弟倆, 愛你們的年邁體弱的阿公阿嬤, 愛你們的說話不經大腦的父親.

從你們被踢出校園後的二十四小時中,  我才體會到綁架的新定義.

原來,孩子入了學校, 就成了學校的人質.   父母向學校提建言時, 必須小心應付, 否則孩子被學校當成

一個人質或者一個籌碼.     

失去的天堂不一定不再來, 這是我離開美國的家時說的話.    命運難免起起伏伏,最低潮的艱苦時段,就

是往上奮發的開始.

媽媽要帶你們再回去美國探險, 尋找下一個快樂天堂.   America, we are coming again.

ps. 有人留言說, 我女兒是AP Biology 的成績不好, 我才會找藉口與學校衝突.   我不曉得說這話的人,了不了解我女兒其他科成績都很棒, 就是被老師嗆的那科不好, 而且在美國時她的成績全A等, Biology 是她最喜歡的科目.    她在加州念高中時, 是 California State Scholarship 與 American Honor Society 的成員.  
看到了成績單, 作媽媽的我當然是去檢討, 為何獨獨一科 AP 課程成績不好?       於是, 我先生打電話給女兒去年於加州所念的高中 Dos Pueblos High School, 求證美國當地的高中, 有關 AP 教學方法, 另外也打電話求助於 College Board (美國大學委員會)並諮詢 台北美國學校 (註:此校提供32種AP課程), 才知道女兒原來就讀那所台灣的美國學校, 沒有按照 College Board 的指導方針來教學.

下一站, 幸福!

姊弟倆於美國海邊 (2011年六月)

想起那一刻, 我心深處仍隱隱作痛.

今年七月四日傍晚, 當我們全家與朋友都還在美國慶祝美國國慶時, 我慣例地與台灣的小弟通了電話, 問起經常因肺積水, 而住在加護病房的媽媽身體狀況.   

小弟在電話的那端, 聲音低沈地回答:"媽的醫生今天說, 媽媽會撐不過這一兩年了."

掛完電話, 我含著眼淚轉告女兒這個消息.

受傳統儒家思想深耕且孝順的女兒, 不捨地對我說:, 您知道學業和親情什麼是較重要的.   我們就回台灣陪阿嬤人生的最後一段.”    

美籍老公也支持女兒的建議,  於是他與兩個孩子, 跟隨著我回到台灣來了.     (註:原本搬到美國, 在美國置產, 就是為了兩個小孩的, 教育.)

賣掉美國的家產, 我們全家四口七月底回到台灣.     於探視了住台中的母親後, 我們隔天去拜訪孩子未來的學校, 一所 "宣稱美國學制" 的學校.      

五歲半的兒子進入一年級, 十六歲的女兒進入十一年級就讀, 原本以為一切都將安好, 照著原訂的計畫進行, 但是, 計畫就是趕不上變化. 

兩個寶貝入了該所美國學校, 惡夢於八月十日開學後, 就時而有之的上演.       同樣都是受過美國教育的我和老公, 跟兩孩子的學校溝通上的衝突, 似如流水帳.   但萬萬沒想到, 學校會將兩個無辜的小孩, 當成讓我們 shut up 的籌碼.

老公和我就學校教師教學品質, 活動設施安全, 與學童受二手菸害等問題與學校管理階層, 做過多次善意理性的訴求, 但僅得到校方消極的回應.   在得不到積極改善的允諾下, 對學校的冷漠回應態度, 真是失望透徹心扉.   

學校管理者與學生父母每個月定期有 Coffee Time 溝通時間, 但學校管理者聽不進學生父母的意見, 只有 hear 卻不能 listen 的心態, 於事無補, 溝通也僅流於形式.    沒屁用!


今天, 兩個無辜可愛孝順的孩子被學校踢出校區(they were kicked out of school), 做母親的我內心當然有股無法壓抑的憤怒苦熬, 但我要試著掌控這種情緒風暴, 我要讓孩子從這次學校的不公不義, 學習人生世事動盪起伏的無常真諦.   

於人世空間某一點到另一點, 移動出令人讚嘆文學創作的作家三毛曾經這麼說:"生命只是從一個惡夢出來後, 再走向另一個夢.   人生是短暫的, 但卻是充滿了玫瑰與酒."     

至愛的孩子們, 人生不過就是如此而已.      但願, 醇酒就在下一站.      但願, 下一站,  幸福!

(換個角度:於人生惡海浮沈, 以練得金剛不壞心志,  幸福不就垂手可得?   心態是幸福的源頭 .)

(Author: Tanya Gray, Co-founder of Access Education, LLC)